2012年11月15日

中國朝代印象(下)篇


「中國朝代亂又亂,每天背得煩又煩」,相信這是同學們共同的心聲。不過歷史不外乎為爭權而鬥、為活命而反,天下分久必合、合久必分,只要了解這樣的公式,再把各朝代前後連貫、把人名記熟,中國歷史就是這麼簡單搞定!這次我們要來了解的是中國後半段的歷史,首先,請大家先記好今日口訣唷!「隋唐貞觀安史亂,五代十國藩鎮據,宋產文人蒙古元,明清盛世接民國」。

隋唐貞觀安史亂 拆成「隋朝、唐朝」兩個時期 


隋朝雖然只有短短不到四十年的歷史,卻是上承南北朝、下啟唐朝的重要朝代,史學家經常把它跟唐朝合稱「隋唐」。自隋文帝楊堅登基後,承襲前朝經驗、實行許多文化、經濟、政策方面的改革,而改革後的模式,有些幾乎一直被沿用到唐朝、宋朝甚至現代,整個隋朝在他兒子隋煬帝楊廣繼位的前期,更是達到鼎盛時期。隋煬帝開運河、修馳道等建設,大幅帶動整個帝國的經濟發展,但他時常耗費大量物資、四處征戰,勞民傷財終於引發了統治危機。
在隋朝末年兵荒馬亂之際,與隋朝楊家有親戚關係的李淵開創了唐朝,而後,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繼位,他便是史上有名的唐太宗。唐太宗年號「貞觀」,他在位期間善用人才又肯虛心接受建言,非常注重農業及教育方面的發展,因此後人稱他建立的盛世為「貞觀之治」。整個大唐盛世一直延續到唐玄宗開創的「開元之治」時期,這也是唐朝文學發展的巔峰,唐代以詩歌成就最高,至今許多「唐詩」都還讓人琅琅上口,其中以「詩仙」李白和「詩聖」杜甫的作品,最廣為人所流傳。但這樣的盛世到了唐玄宗後期,卻是國家衰弱的一個轉捩點。唐玄宗改年號「天寶」之後開始放縱享樂,納兒媳婦為楊貴妃後更是不問國事,他開除了宰相張九齡這個良臣,改任用有「口蜜腹劍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,使得朝政敗壞。而後又出現楊國忠跟高力士干政,終於引發著名的「安史之亂」,導致整個唐朝局勢開始走下坡,以至唐末的「黃巢之亂」,戰事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多,最終將唐朝導向滅亡。

五代十國藩鎮據 指「五代十國」各自為王的時期


天下合久必分,在唐朝滅亡之後,其藩鎮割據的狀況更為顯著,各個藩鎮紛紛自立為國。當中,軍力較為強盛的藩鎮勢力即稱「五代」,只是在這動盪期間,每一代的統治期都僅有十多年、甚至不到十年。而眾多的藩鎮當中,有十個國力較強、國齡較久的,後來被統稱為「十國」。在五代十國的時期裡,中國南北方的生活大大不同,北方的五代經歷長期內亂、外族入侵和天災降臨,人民生活在較為混亂的環境;而南方的十國由於氣候穩定,加上十國重視水利跟經濟,發展了貿易、茶葉、紡織等展業,這也是華南經濟再次勝過華北的時刻,並且自此開始,就再也沒有逆轉了。在五代十國當中較重要的事件,就是石敬瑭為了取得北方契丹人的協助以奪帝位,於是答應奪得帝位後,割讓華北的燕雲十六州給契丹人。燕雲十六州指的是今天北京、天津以及山西、河北北部的十六個州,這一割讓,就令中原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防線,而此後的兩百多年中,南方即使改朝換代,也一直因此處於南北對立的局勢。


宋產文人蒙古元 拆成「宋朝、元朝」兩個時期


五代之末,十國當中的後周崛起,開始北伐契丹人的遼朝,意圖要收回燕雲十六州。但就在此時,後周君主在征戰過程中遭逢疾病,後周禁軍領袖趙匡胤趁機兵變、被擁立為帝,因此建立了宋朝,是為宋太祖。雖然宋太祖繼位之時,十國仍有些國家各自有主,不過在宋朝統治不到二十年的期間,他們就陸續臣服於宋朝,可惜宋朝的雄心壯志無法再向北方擴展,燕雲十六州經過多年的征伐都無法取回,歷經了多次失敗,到了北宋真宗時期,只得與遼國在澶州定下停戰和議,史稱「澶淵之盟」。
雖然有了停戰和議,但宋朝始終沒有放棄北方領土,他們選擇「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」,與金朝締結「海上之盟」,約定一起收復燕雲十六州。不料金朝卻背叛盟約,在宋欽宗靖康年間佔領中原地區,俘虜徽、欽二帝及其妃嬪、貴族等數千人,史稱「靖康之變」,北宋就此滅亡,許多宋代皇室遺族只得向南方逃亡,遷都臨安、建立南宋。雖然無法收回北方領土,最後還被迫往南方遷移,但宋朝在整個中國歷史上,是經濟跟文化教育發展最興盛的時代,從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製的「清明上河圖」,便可看出其商業的繁榮。尤其在文學方面,無論詩、詞、散文,都有偉大成就。
西元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統一漠北各部、建立大蒙古國,攻打西夏跟金朝,統一了華北地區,先後又發動三次西征,最後稱霸歐亞大陸。其孫忽必烈攻滅南宋,統一全中國地區,終於結束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,五百多年的分裂。由於元朝重視自我文化,便提倡蒙古至上主義,並且刻意長期不舉辦科舉考試,令讀書人階級變低,造成庶民文化迅速抬頭,因此在華北地區發展出以庶民為主的戲曲,例如「竇娥冤」、「西廂記」等;至於江南地區,則是孕育出大量的長篇小說,如「三國演義」、「水滸傳」等。

明清盛世接民國 拆成「明朝、清朝、中華民國」三時期


元朝末年政治腐敗,明太祖朱元璋於南京稱帝、成立明朝,經過二十年的西征北伐,終於初定天下。由於朱元璋為貧苦農民出身,因此他特別體恤農民,同時因為年幼時對元朝官吏的痛苦記憶,加上他本身性格多疑,因此僅是懷疑臣下有一絲的貪功枉法之嫌,就要將其誅殺。在政治制度方面,明朝廢除沿用已久的宰相制度,提升六部管理階層,較為接近現代的政治制度。但在明朝,皇帝與臣子間的溝通都須透過宦官,同時宦官還掌管了東廠這個特務機構,負責監視官員、社會名流等各種政治力量,最後可直接向皇帝匯報,造成宦官攬政,並在後期陸續爆發各種黨爭與政治內鬥,導致明末的衰亡。
明朝之後的清朝,是中國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的王朝,同時也是中國史上發展的高峰時期。西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地區建國,史稱「後金」。二十年後,其子皇太極稱帝,改國號為「大清帝國」,而後清軍消滅明朝、正式入主中原,歷經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位優秀君主的統治,建立龐大領土和高度文化,在政治跟經濟方面都快速成長,一度成為偉大的盛世。著名的小說「紅樓夢」、「聊齋誌異」等,都是在這個時期發展出的傳世巨作。由於這個時期,西方早已邁入航海時代,歐洲人對於中國產生濃厚興趣,因此華洋的商業交流也變得頻繁。但在乾隆之後,清朝開始實施全面的鎖國政策,壟斷商港進出口貿易,這不僅阻礙了中國與西方世界的接觸,更使中國錯失與世界同步發展的最佳時機。
清代後期由於貪汙腐敗風氣漸盛,加重地方人民的負擔,因此民亂不斷。加上東南有海盜侵襲、清軍又於「鴉片戰爭」中戰敗,被迫和英國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「南京條約」,割地賠款外,還得讓外國駐軍對於首都,從此開啟了清朝被各國打壓的命運。清朝的最後六十年間,經歷太平天國、英法聯軍、雲南回變、中法戰爭、甲午戰爭、義和團事變和八國聯軍等重大的事件,幾經內憂外患夾擊,清朝為使國力恢復而發起的自強運動和維新運動,似乎也無多大效用,知識份子提出各種方法來拯救中國。其中孫中山鼓勵推翻清朝,建立中華共和,西元1905年,他在日本聯合革命派共同成立中國同盟會,提出「驅除韃虜、恢復中華、創立民國、平均地權」綱領,歷經十次起事,終於在西元191110月成功,並在隔年宣布中華民國立國,清朝正式滅亡,也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,走向一個嶄新的世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